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公告 正文

【科学辟谣】微塑料真有“入脑嚼髓”那么可怕?真相也许与你想象的相差甚远

作者:王晨光时间:2023-09-08点击数:

流言

“警惕!你的身体可能被‘塑料垃圾’渗透了!”

“科学家在人体大脑内发现塑料微粒!”

“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不仅有毒还致癌!”

“从你喝的水开始,塑料就在慢慢地侵袭你的身体。”

 ……
   说起微塑料,网络上关于它的各种传闻让许多人心惊胆战。那么,这些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真知灼见还是过度解读?


分析

塑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合成材料,它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过分夸大微塑料的健康危害,甚至对环境中已有的塑料垃圾忧心忡忡,完全没有必要。当然,民众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污染,都是值得鼓励的行为。


塑料微珠早已是日化用料

首先让我们看看引起关注甚至恐慌的“微塑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术语出现在20年前,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科学家理查德·汤普森 (Richard Thompson) 提出的。2004年,他在英国海滩发现了很多米粒大小的塑料碎屑,这些碎屑被他称之为“微塑料”。这些微塑料的尺寸大都在5毫米以下,于是民众甚至科学界约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称为“微塑料”。
   如此看,微塑料只是一个尺寸上的相对概念,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并无其他方面的特殊含义。当前对微塑料的认识已经超越肉眼尺度,仪器可检测的、微米甚至纳米尺寸的塑料颗粒也被统称为微塑料。

这些微塑料是怎么产生的呢?微塑料有多种来源,包括已分解的塑料制品、用塑料做原料制造的树脂颗粒等。这些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经过物理和化学的不断降解,成为越来越小的颗粒。还有一种加工制造的塑料微珠,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日化产品中的常见成分。市场上有大量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只是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些微珠太小,又是用在美容产品中,最终去向是随着污水系统排入自然水体。鉴于塑料微珠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签署了《无微珠水法案》并获得国会通过。这项法案禁止在美国生产、包装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洗涤型化妆品。该法案也适用于牙膏和非处方药等产品。但该项法案不是针对解决消费者安全问题而设立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化妆品中使用塑料微珠会引起人类的健康问题。

动物实验的意外VS人体研究的艰难

海洋的塑料污染占到地球塑料污染的一半以上,因此早期对塑料潜在危害的研究开始于海洋动物。海洋生物学家在几十年前就发现多种海鸟的胃中有塑料。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展,被发现体内有塑料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增加,随着微塑料概念的提出,目前几乎不存在体内找不到塑料的动物。

基于这一现象,多项微塑料毒性研究在动物体内开展。尽管也有一些研究报道了微塑料对动物生理的诸多影响,但大多数这类研究质量不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流行病学研究记录在一大群人中接触微塑料与对健康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研究即使存在,也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塑料制品使用广泛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的健康水平往往也越高,意味着更长寿。无论是同一地区的时间纵向比较,还是同一时期在不同区域生活的民众进行比较,都难以获得某一项健康指标和微塑料之间的相关性。


尚无微塑料危害健康的确切证据

即使人类血液中确确实实检测到了微塑料,是否意味着对健康一定有危害呢?仍然不能。发现微塑料摄入和某项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可能不难,但要确立其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类型众多,塑料在其中并不见得格外特殊。就塑料本身,也有很多不同类型,加上塑料制品中的其他添加成分,涉及化学物质的种类数以千计。
几年前,因为对微塑料的广泛关注,世卫组织(WHO)专门审议了微塑料健康风险的问题并形成了第一份微塑料对人类影响的总结报告。报告核心内容为,微塑料无处不在,包括海洋、淡水、饮用水、食物和空气中都有,但并未发现它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的确切证据。
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对政府机构和专业团体而言,通过政策法规和指南限制、约束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其必要性。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暂时还不必担忧塑料危及健康的问题。如此说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心塑料问题,塑料问题远超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安全。在控制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方面,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能做的,例如在家里尽量喝直饮水,只有在外出时携带瓶装水,远足时则不要随意弃置用完的塑料瓶等。


来源:科学辟谣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RR6-OCxTja__C3Ixpzv7g

作者:王晨光 生物学博士 前协和医学院教授